全球微头条丨已有家长被骗!桂林公安提醒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尤其是针对学生和家长实施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开学在即,为避免广大家长及学生上当受骗,桂林市公安局向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致信,普及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提请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做好自我保护。
(资料图)
骗子冒充班主任在家长群收费
1月28日,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桂林一所学校发生了一起诈骗分子在班级群诈骗家长的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在该校某班的微信群里,有人冒用班主任的微信头像发布收取下学期资料费的通知,要求家长扫描二维码进行缴费,好在有家长电话向班主任求证此事,骗局被识破。经查实,事件原因是该班一学生在网络游戏中结识了不良网友,对方登录该同学的微信号进入微信群发布诈骗信息。目前,学生家长已报案。
事发后,学校负责安全工作的老师立即将该情况编成一条警示信息,并在各年级各班家长群转发,提醒所有家长注意:“校园的所有合理收费可与班主任电话确认,不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月30日,记者从公安机关获悉,此事件因为家长警惕性高,及时联系班主任核实,骗子的伎俩得以在第一时间被拆穿,因此没有造成损失。
民警表示,开学在即,要谨防假冒班主任收费的骗术。这类骗术通常为骗子偷偷摸摸潜入家长群,改头像、换昵称,冒充班主任发布收费消息附带收款二维码。有些骗子还会拉一个同伙进群,发布收费消息后,同伙便冒充家长积极响应,参与缴费,导致其余家长被骗。
这些诈骗套路 家长千万要小心
1月30日,桂林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江浔接受记者采访,以案说法揭秘了几个针对学生家长的常见诈骗套路。
“不法分子除了冒充老师在班级群以收取培训费、资料费等理由进行诈骗外,还会假冒子女联系家长,以交培训费为由让家长联系假冒的老师进行转账汇款。”江浔说,去年桂林曾发生过数起这样的案件。
市民张先生家住七星区辅星路,去年某一天,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收到添加QQ好友的提示信息,对方的昵称正是他儿子的名字,他之前已经添加过儿子的QQ,但他手头事情多,没多想还是通过了添加好友的请求。
岂料,这不是张先生的儿子,而是诈骗分子。随后,“儿子”发来信息告诉张先生,清华大学的教授到学校开培训班,他想报名参加。张先生正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儿子”又发来一份《清华大学培训通知》,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报名了,他不想错过这个学习的机会,让父亲帮报名。然后,儿子又发来一个QQ二维码,上面的昵称为“报名处王主任”,让父亲通过王主任给自己报名。
在“儿子”的不断催促下,张先生添加了“报名处王主任”的QQ。“王主任”表示,培训班的名额有限,报名以交费为准,需要报名就得赶快,随后还发来了收款的银行账号,并建议张先生用手机银行或网银转账,不支持微信和支付宝转账。随后,张先生来到七星区辅星路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把报名费转了过去。
转完钱后,张先生觉得不对劲,赶紧跟儿子视频聊天核实情况,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民警表示,针对学生家长的诈骗套路还有,通过谎称孩子出事受伤来诈骗钱财,诈骗手段为:冒充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称孩子发生事故急需缴纳医疗费用,一些家长救人心切,很容易上当受骗。
学生防诈骗谨记“给钱不要 要钱不给”
除了针对家长实施诈骗,有些骗子还会将魔爪直接伸向学生本人,利用中小学生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弱点,直接对学生进行诈骗。江浔提醒广大学生一定要牢记:“给钱不要,要钱不给!”
针对学生的常见诈骗套路主要有以下三种。
买卖游戏账号诈骗:不法分子在游戏聊天界面、QQ群、微信群中,发布低价销售游戏币、游戏账号或游戏装备等虚假信息。受害人与其联系后,骗子用“注册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诱导其付钱,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刷单返利诈骗: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单、点赞挣钱的广告,先以刷小单吸引,做到单单现结返利,后以刷连环单操作失误为由拒绝退本返利,要求受害人进行解冻等操作,骗取大额资金。
红包返利:诈骗分子群发充值返利信息,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此外,公安机关还提醒,买卖、出租、出借银行卡、电话卡等也将受到法律处罚。
民警最后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可牢记“三不一多”原则:陌生来电不轻信,陌生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另外,96110是全国统一的反诈咨询专线电话,96110来电一定要及时接听。市民下载并实名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模式,能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申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