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点丨洞庭湖畔芥菜种植户的特殊“年货”
(新春见闻)洞庭湖畔芥菜种植户的特殊“年货”
中新社岳阳1月20日电 题:洞庭湖畔芥菜种植户的特殊“年货”
(相关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傅煜
临近春节,湖南华容县三封寺镇泰和村芥菜种植大户刘绍亮家坪前一派忙碌景象。指着正在建设的12口芥菜标准腌制池,他打趣道:“这也是我们家准备的‘年货’,马上就要派上大用场!”
不用多久,刘绍亮2022年种植的430亩芥菜将进行大规模采收,这批与村里共建的芥菜腌制池也将同步投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相较直接卖鲜菜,经标准化腌制后的芥菜利润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华容县是中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有着1500多年的芥菜种植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这里植株硕大、质地脆嫩的大叶芥菜。
当地人以传统窖藏工艺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芥菜做出金黄色泽和微酸爽口的味道。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华容芥菜长期受市场欢迎,并“俘获”了众多海外食客的味蕾,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2022年3月,因有加工企业被曝用“土坑”腌菜,一度将华容芥菜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危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面取缔“土窖”腌制,建立标准化腌制体系和智慧化监管体系是当地谋求产业“重生”的重要举措。
离刘绍亮家不远的泰和村标准腌制池建设现场,200多口刚刷完环保食用防水涂层的腌制池整齐排列。“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后续这里将安装温度、湿度监测设备和食盐、亚硝酸盐检测设备,实现监控设备全覆盖、芥菜腌制全过程可视可控。”三封寺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高卓林介绍。
据悉,为保证商品化酸菜全部标准化腌制,华容推行种植户联建、加工企业联建、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合建等模式,采取财政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方式,共新建标准化腌制池30万立方米,新增腌制能力30万吨。
“芥菜采收期短,以往由于企业腌制池数量有限,造成产销供需矛盾,一些农户被迫使用产品附加值不高、易造成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土窖’腌制法。”三封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迪红说,通过标准化腌制加工,不仅从源头确保了食品安全、提升了产品品质,还有利于芥菜规模化种植。
管好腌制环节仅是一方面。记者了解到,当地正通过打造大数据监管平台、“透明工厂”等举措,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溯源管理,实现所有芥菜产品“赋码溯源”“带证上市”。
在华容,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每年芥菜产业可为民增收超6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湖南富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刘绍亮成立的芥菜种植合作社,就吸纳了周边60多名村民常年在此务工。“今天又发了年前最后一笔两万多元工资,让大家安心过个好年。”
尽管菜还在地里,前阵子陆续收到的外省订单,让刘绍亮感受到市场的热情。“完全不愁销路,毕竟市场需求在这里。随着各方面越来越规范,我们的芥菜也更好卖了。”谈及新年计划,他满怀憧憬地说:“今年还要扩种100亩!”(完)
关键词: